易杰祥:崇德行善永远在路上
崇德行善永远在路上
——记南通新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热心慈善行动
杨松
庚子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暴发向全国蔓延,举国上下立即打响抗疫战斗。南通新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易杰祥带领全体员工迅即行动起来,在做好企业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时,慷慨解囊,捐献善款100万元,支援抗疫一线,成为南通市通州区最先为抗疫捐款的企业之一。
新华公司成立于1958年,当时是骑岸镇的一家小型集体建筑企业,员工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泥瓦匠,主要承揽建筑劳务,靠搬砖砌墙挣些苦力钱,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征程,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80年代就成为全县乡镇企业中的一面旗帜,《中国集体经济报》用整版介绍了该公司的经验,一下子名扬全国。特别是2002年深化企业改制、易杰祥接过帅印以后,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企业现代化管理,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公司成长为一个多元化发展、行业领先的房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2014年,成为“江苏通创现代建筑产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骨干成员;2015年,参股“南通鲁班基金投资管理公司”;2016年,为适应互联网+电商时代,又注资“江苏足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向多元化产业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公司现有一级建造师108人,中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千余名,技师员工1800多人,年施工产值达100多亿元。走进公司荣誉陈列室,各式各样的奖牌奖杯奖状,琳琅满目,每一块奖牌都蕴含着新华公司骄人的业绩,每一只奖杯都凝聚了新华人的智慧和汗水,每一张奖状都是新华人交出的满意答卷。公司已经捧回了全国建筑领域最高奖“鲁班奖”12项;80多项工程获江苏省“扬子杯奖”;多项工程被评为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公司多次被评为市、省、全国先进建筑企业。
新华公司在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甘愿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近30年来,累计投入慈善公益事业2400多万元。早在90年代,公司就成为通州企业家慈善基金会发起人之一,每年都捐献大笔善款善物。2008年,通州区慈善基金会成立时,就踊跃参与,协议认捐1000万元,从此每年捐缴善款50万元,从未间断过。2016年6月,易董事长得悉家乡骑岸镇骑北村成立慈善工作站,又带头捐款3万余元。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易董事长立即率先捐款5万元,发动全体员工为灾区捐款共131万元。2014年南京举办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司不仅参与了青奥村建设,还捐资250.9万元。
易杰祥始终不忘家乡的养育之恩,多年来一直关注和支持家乡建设,回报父老乡亲,为骑岸镇办学校、敬老院、造桥铺路等公益事业出资出力。近年来,公司捐助骑岸镇新农村建设72万元;与骑岸小学联办“新华春蕾班”,资助20名贫困生上学,还每年给区、镇关心下一代机构和老区开发促进会捐款。易董事长还资助1名贫困学生读到大学毕业,现在该生已参加工作,走上了幸福的人生路。
新华公司十分注重企业道德建设,培育和塑造“崇德正行、砺志精进”的新华精神。每当公司召开中高层技术管理人员会议、举行公司员工年会,易杰祥总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向员工传递道德正能量,传播慈善文化,培养一支有道德、有本领、有善心、有纪律的员工队伍。他把每位员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给予关心关怀关爱。每当逢年过节,他尽量抽出时间,亲自上门慰问退休员工,每当哪个员工家里发生困难,或者患了重病,他总是组织公司党委、工会上门慰问,送上数百元、几千元慰问金。员工杨汉恒患了尿毒症,公司发出倡议,员工们纷纷为他捐款,共募集善款33578元。一家有难,众人相助,已成为新华公司的一种风气。1982年,中专毕业的张瑞华在公司实习时发生了工伤事故,落下残疾,公司没有因为他是实习生而抛下他不管,30多年来,易董事长一直把小张放在心上,不仅在公司改制时给他发放了一次性补助,为他办理了残疾低保,而且公司发给他定期生活补助金,现在已经涨到了1500元。员工们切身感受到易董事长的关心和公司的温暖,更加忠诚于公司,更加爱岗敬业。公司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显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有付出必定有收获。新华公司先后获得”南通市慈善工作先进集体”、”红十字功勋单位”、”扶贫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连续8年被评为“通州区慈善楷模”。易杰祥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南通市政协委员,荣获南通市和江苏省建筑业优秀企业家、“南通市科技创新功臣”、“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等称号。
易杰祥认为,他和公司为慈善公益事业出一点力、做一些事,都是应尽的一份责任和心意。今后,他和公司将不忘初心,崇德行善永远在路上,为通州的慈善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