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史文祥
一次偶然,一生坚守
2010年11月,“情暖江海·爱洒金秋”南通首届慈善主题晚会温馨举行,70多岁的老人史文祥和赵传春夫妇偶然在电视里看到节目重播,弱势群体的困窘现状、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深深触动了两位老人的心。一想到社会上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心地善良的妻子赵传春坐不住了,她和老伴商量后,拿出5万元捐赠给南通市慈善总会,希望结对帮助几名家庭困难大学生。因为在她看来,助学扶志,可以从根本上铲除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的“穷根”。从此,两位老人与慈善结下了不解之缘。2015年年底,赵传春病情加重,临终前最挂念的还是困难学子,她立下遗嘱,要捐赠部分积蓄设立助学基金,把爱一直延续下去。史文祥含泪点头,其子女受父母感染,也拿出一部分钱来支持老人的心愿,2016年2月,祥春助学基金在南通市慈善总会设立,专门用于资助在通贫困大学生。基金自2016年设立以来,助学人数逐年增加,助学标准不断提高,至今已累计注资200余万元,惠及困难学子453人次,发放助学金139.72万元。
殷殷叮嘱,寄予厚望
史老先生资助的学子大都来自广西、贵州、安徽、四川、重庆、河南等偏远贫困地区,史老先生的慷慨资助让这些远道而来、几乎一贫如洗的同学感受到家的温暖、亲人的疼爱。正如一位同学信中所说:“祥春基金的帮助,如雪中送炭缓解了我们的经济困难,似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焦虑的心田,更像大海中的航标,指引着我们在生活的海洋披波崭浪!我们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每年年底,史文祥老先生都会来电询问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我的基金账户上还有多少钱,请把这笔钱尽快发放给困难学生,差多少,我来补……”除了资金扶助,老先生每年还会抽出时间,举行一次集中见面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畅谈人生理想。他寄语同学们:要学会自强。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希望同学们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改善自己的家境。要学会感恩。让贫困学子免除后顾之忧,顺利完成学业,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与支持。同学们将来学业有成,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要热爱祖国。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幸福。同学们今后选择发展道路的时候,要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多次创业,不断求索
史老先生退休前,是一家机电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曾由机械工业部列项引进水测工技术。退休后,老先生执著于对科学技术的孜孜以求,一直尝试创新创业。他是学机电的,退休后第一次创业是研究柴油发动机测控机电设备,很幸运的是,他成功了。后因市场形势很好,资金不足,与其他公司合并,老先生退出了领导班子。闲不下来的他用自有资金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次先生研究的是发动机测控机电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专业厂家都没做到的事情一个退休老人能成功吗?然而他靠着坚强的毅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研究的技术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有个项目是国外限供的,开发成功了,突破了国外封锁。目前他又挑战了难度更大的项目,那就是研究氢动力测控机电设备……老先生今年已是91岁高龄,但是谈起项目总是滔滔不绝,信心满满。先生的创业精神、创新追求,深深地激励和感染着每一位受助学子,孩子们从老先生那里不仅获得物资的资助,更汲取到无穷的奋斗勇气。而老先生每年如期而至的善款,也得益于前两次创业的分红和收益……
多年助学路,一生慈善缘。史老先生深情地说,这么多年了,祥春基金于我,于我们家,已经不再只是捐出一点钱、帮助几十个孩子这么简单,我觉得她和我的儿子一样,是我的另一个孩子,有生之年,我会一直坚守;而待我百年之后,我的儿子们也会把爱传承下去......
2019年,史文祥老人被江苏省教育基金会评为“江苏最美资助人”,全省仅10人。2021年,获评第三届“南通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