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基层动态 >

海安慈善会开展端午善“粽”乐“童”活动

“我知道,我知道,是端午节。” “看,我包的粽子!” 531日下午江苏海安里下河水乡南莫“友善儿童驿站”活动室里热闹非凡,不时传来乡村孩子的阵阵笑声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呀,海安慈善会会同南莫关工委、老干部“护苗志愿团”在进行‘粽’‘童’”主题的庆六一、迎端午活动。

“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是节日必做的‘三大规定’动作,青青的箬竹叶包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夹杂着几颗红红的花生,小小的粽子蕴含着大大的爱意。” 50位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外来民工子女)和被称为“缺角的小太阳”的残疾儿童们静下心来,认真听着海安慈善会委派的“护童”志愿者阿姨讲述端午节的传说,感受着诗人屈原带来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洗礼,感受着传统节日的强大文化底蕴,鼓励着乡村孩子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粽子”,一个专属于端午节的标志。在六一儿童节、端午节到来之际,海安慈善会联合市局关工委“代理爷爷”组织“护童”志愿者们来到南莫慈善会率先打造的“乡村友善儿童驿站”,给孩子们传授包粽子知识,宣讲“粽子文化”,赠送“端午礼物”。活动现场,这些乡村最小的“留守群体”乐不可支“这些年呀,粽子是吃了不少,说起这包粽子嘛,一次也没有动过手。”

慈善会“护童”志愿者队长赵兰兰阿姨一边教孩子们包扎粽子,一边语重心长地说:“这传统文化还得从孩子抓起,这包粽子的手艺不能丢喽!”

海安城里来的慈善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小朋友、大朋友们认真学,三角粽、猪脚粽、斧头粽......乡村孩子们热情高涨,不一会儿,形态各异,俏皮可爱的粽子就堆得像小山一样了。

活动在孩子们心满意足品尝“棕子文化”的张张笑脸中落下帷幕孩子们也每人分享了20只粽子的“成果”和大朋友们赠送的节日礼物“小粽子,大学问。慈善粽,情义浓。期待明年,与你相遇!”读初中的“流动花朵”王莉莉依依不舍地说出了“粽”“童”的期盼。【严德本 於华飞


 

扫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扫二维码捐赠爱心款 扫二维码关注订阅号